华玉钟绍宸:自研智能驾驶底层技术,推进基础软件量产 | 华玉News

*图片源自蓝驰创投官方微信号
新年伊始,华玉联合创始人兼CEO钟绍宸受邀参加了由蓝驰创投主办的「软件定义汽车,共创未来」分享会,与众多投资机构、行业知名整车厂、产业链头部企业的代表一道,探讨了在「软件定义汽车」背景下,智能驾驶产业正面临着哪些困境;作为新兴科技企业的华玉又能为产业发展带来哪些价值。

华玉联合创始人兼CEO 钟绍宸
钟绍宸认为,智能驾驶领域发展的整体趋势是「先硬件后软件」,因为硬件是实现功能的基础和保障。“当硬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OEM就需要通过软件来追求产品的差异化。”
然而在智能驾驶应用开发与集成的过程中,OEM会遇到以下三个核心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复杂严苛的通信场景。不同传感器产生海量多源异构的数据,在域控制器中经过计算、处理、融合之后,在进程间及芯片间进行实时交互,并在车辆与车辆、车辆与云端、车辆与道路等各种V2X的复杂场景下实现通信。
第二个挑战是“软硬件的紧耦合”。汽车软件架构正由“面向信号”转变为“面向服务(SOA)”,上层应用和底层硬件紧耦合的模式已不再满足智能汽车的需求。硬件层和应用软件层“紧耦合”的模式将极大抬高软件开发的成本。为了应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应用软件需要实现快速更迭,软件架构需要具备高度可扩展性,并保障未来汽车OTA的快速部署。
第三个挑战是通信安全,智能驾驶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域内、域间还是车云通信,都需要确保数据可靠、安全地传输。
“为有效解决上述三个挑战,华玉完全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基于DDS(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数据分发服务)标准的高性能通信中间件——‘雨燕’通信中间件。”钟绍宸介绍道。在此之前,国内外多家OEM已经选择基于DDS标准搭建自己的通信软件框架。
相较于目前市场上包括开源及商业化版本在内的DDS产品,“雨燕”通信中间件又有哪些优势?钟绍宸为此做了详细的说明。
首先,“雨燕”从架构到源代码完全实现自主研发,可实现微秒级别的高实时性数据传输。面对智能驾驶海量多源异构数据通信的场景,实现实时高效的信息交互,并保障数据传输中的可靠性,确保“在正确的时间,传递正确的数据,并确保数据抵达正确的地点”,有效解决关键业务场景的安全隐患。
此外,“雨燕”通信中间件提供20多种QoS机制,为不同场景需求提供灵活的服务质量管理。钟绍宸特别强调,从L2到L4,在任何级别的智能驾驶应用开发中,OEM和Tier 1可以基于‘雨燕’通信中间件构建松耦合、易扩展的车载通信软件架构,专注上层核心算法及业务逻辑的开发,极大缩短智能驾驶应用开发周期与难度,显著降低系统开发、集成、扩展和复用成本,并快速部署具有差异化的上层应用,打造自身在智能驾驶领域“千人千面”的特点和竞争优势。
在通信安全上,“雨燕”通信中间件提供身份认证、数据信息加密、敏感信息保护等多种安全保障,确保数据不会丢失、延滞,也不会被篡改或是窃取。
“华玉的‘雨燕’通信中间件可适配LiNUX、VxWorks、QNX、AUTOSAR CP、FreeRTOS等多种车载操作系统,并已成功部署在地平线‘征程’系列、赛灵思ZU5、英伟达Xavier、芯驰G9X以及英飞凌TC397等多个平台上,”钟绍宸补充道,“‘雨燕’通信中间件还提供丰富的扩展模块,包括跨域通信模块、安全管理模块等,根据用户实际通信场景需求快速响应并提供深度的定制化配置服务和技术支持。”

“雨燕”通信中间件架构图
钟绍宸还透露,除通信中间件外,华玉目前正在研发智能驾驶执行管理的中间件模块。“与‘雨燕’通信中间件一样,执行管理中间件也是华玉完全自主研发,代码可控。它将从隔离性、资源管理、状态管理及生命周期管理等几个方面解决传统方案的缺点。”
华玉的执行管理中间件的核心价值包括“确定性执行”、“高安全性”、“易用性”、“易集成”和“跨平台”等。例如可通过程序完全隔离,对应用程序的资源要求进行严格限制,保证关键功能的确定性执行;通过完善的程序生命周期管理和系统健康管理,保证系统运行的高度安全性;同时提供完善的API,提升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等。
“华玉的执行管理中间件是基于以服务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通过合理的接口设计和模块划分,实现了完全符合AUTOSAR AP规范的可执行程序管理功能,同时拥有强大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此外,钟绍宸表示华玉还将进一步研发系统管理、升级管理等一系列关键中间件模块及离线工具集,与通信、执行管理等中间件一起,构建完整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驾驶操作系统,并结合数据融合模块、智能驾驶核心算法等打造完整的智能驾驶基础软件平台及定制化解决方案,使具体应用场景功能得到更快速、灵活和高效的开发与集成,并实现量产。
钟绍宸最后总结道:
独立自主研发智能驾驶基础软件的周期非常长,非朝夕能至。经过华玉长期的投入和努力,目前‘雨燕’通信中间件已经完成了更新迭代,今年将正式准备量产。随后我们也将发布完整的智能驾驶操作系统,后续还会持续提供多种中间件产品并进行定期的升级更新,最终形成健康的智能驾驶基础软件生态。